冬季宫寒论艾灸
发布时间:2016.05.31
字号:
每当天气温度降低时,有些原本就体质偏弱的人会抵抗力明显减弱。例如很多女性一到冬季,就会出现手脚冰凉、下腹冷痛、带下增多、月经不调等表现,甚至有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炎、痛经等病情加重的情况。丁氏常常运用艾灸,即用艾条于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特殊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来温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达到扶正祛邪的功效,具有奇特的治疗保健作用,能有效防治气温下降诱发的妇产科疾病。并且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人人都能很容易做到。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回垂绝之元阳。《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有一段关于灸法产生的论述,“北方者,天地之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故灸者,亦从北方来。”也就是说,在寒冷的环境中,通过艾草烧灼温薰可以改善因寒性凝滞于内脏而生胀满的一类症状。有研究认为,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红外辐射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丁氏常用的妇产科艾灸穴位有神阙、关元、三阴交、子宫穴等。此外,还有带脉、水分、天枢、气海、足三里、涌泉、八髎穴等穴位对防治妇产科疾病有显著效果。通常每个穴位艾灸20分钟,每天一次,十天为一个疗程。临床上,患者往往坚持一个月便可获得明显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