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脾阳易损,当顾护脾阳为宜
发布时间:2024.07.31
字号:
现代人脾阳易损,当顾护脾阳为宜
作者:张闽光
李东垣云:“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现代人生活工作起居和饮食结构最易损伤脾胃。
1、饮食失节
饮食自倍,脾气即伤,脾胃失和。现代人生活质量优越,多食肥膏厚味,饮酒无度,易致湿邪滋生。湿为阴邪,易伤阳气。如《温热论·外感湿热篇》云:“湿盛则阳微,湿邪弥漫,易困脾阳”。脾阳不健则水谷不化,既而气血无以生。或贪凉生冷,六淫之中,寒邪最毒,其为阴邪,可直伤中阳。如李东垣说:“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
2、劳逸失度
今世之人,竞逐荣利,争上求胜,以妄为常,劳心劳力,劳则气耗,心脾气血为之暗耗,久之则心神失养,脾气脾阳虚损。或长期闭宅室内,寒室久居,久坐不动,寒邪侵入,气血不畅,阳气暗耗;或醉以入房,纵欲无悔,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乃致命门火衰,脾土失暖。
3、七情太过
今时之人,嗜欲劳目,淫邪惑心,高下相慕,喜怒不节,七情太过,或忧思过度,耗伤心脾;或烦躁暴怒,肝木横逆,木逆乘土,致中土失和,日久脾虚,则脾阳亦亏也 。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充盛,则神明灵通变化,筋脉运动便利,而百病不生。因此,当今之人必须树立饮食有时,五味有节,寒温适宜,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建康养生理念。
太阴脾土易虚,临床脾胃病以虚证、寒证或寒湿证为多见。脾贵健运,以温为宜。太阴湿土,喜燥恶湿,健脾即能祛湿,当以温运为本。脾健则运,脾和则升,其健运升清依赖脾阳的温煦,故治脾须当顾护脾阳,以助阳、护阳、温阳为宜。“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温补脾阳,忌辛热峻补,以免助火,当取平补之道,可用莬丝子、巴戟天、肉苁蓉等温润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