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闽光教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张闽光教授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难治病。张闽光教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诊治及研究,在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张教授主张治疗该病应从病因病机入手,认为该病病因病机主要是由于瘀、热所导致,临床上常兼脾胃虚弱、肝胃郁热、瘀血阻络等次要因素,治疗上主张辛开苦降、活血泻热、制酸护胃,五脏兼治,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复杂,存在多脏腑偏颇的复合病机,中焦脾胃升降失司,进而引起肝肺失调,心肾、肺肾失交是此病的关键病机。因此五脏功能失调皆可导致此病。《景岳全书》曰:“五脏五气,无不相涉,故五脏中皆有心气,皆有肺气,皆有脾气,皆有肝气,皆有肾气”。五脏之间联系紧密,在五行病理方面体现为相乘、相侮。该病病位主要在胃,胃与脾脏互为表里。张景岳曾云善于治疗脾胃者,可同时调理五脏,调理五脏的同时也可治理脾胃。反流患者,由于脾虚弱不能运化水谷,水谷郁积于内停留日久化火生湿,湿热相互蒸腾,影响胃升降功能,故导致该病。《临证医案》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受病之所。”肝病犯胃,脾与心肺为母子关系,心病可传于脾,肺脏受邪容易子病及母,皆可致脾胃功能失常,气机升降不利而气郁化火,火热上扰因而反酸、嗳气等不适。肾为胃之关,肾主水,肾病则易内生虚火,虚火上扰于脾胃,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从而化火吞酸。因此张教授主张治疗该病应五脏同调,重在治胃。对于该病的治疗自拟连栀清瘅汤。连栀清瘅汤是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方进行化裁,去黄芩,加以活血化瘀的丹皮、莪术为臣药,突显其不仅仅是辛开苦降,且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验案举隅:患者,女,43岁,2020年12月14日初诊。主诉: 反复反酸3年。患者于3年前进食生冷后出现反酸、胸骨后灼痛、嗳气、胃脘部胀满等不适,13个月前上症再发,就诊福建省某医院予电子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HP:阴性),予“雷贝拉唑钠20 mg bid”规律口服10周后症状未缓解。现症见:反酸、胸骨后灼痛、嗳气,小便黄,大便尚可,纳欠佳,寐一般。舌暗红、苔薄黄,脉涩。中医诊断:吐酸病,瘀热互结证。治以辛开苦降、活血泻热。予自拟方连栀清瘅汤加减。方药组成: 黄连6 g、生栀子10 g、桂枝10 g、干姜10 g、丹皮10 g、莪术10 g、姜半夏10 g、海螵蛸15 g、党参15 g、大枣10 g、炙甘草5 g。共5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用。
2020年12月21日二诊,患者自诉出现反酸服上方后,上症较前稍缓解,但仍有反复。舌暗红、苔薄黄,脉弦涩。治以原方10剂。
2020年12月31日三诊,患者自诉症状基本缓解,嘱其禁烟酒甜食,饭后禁卧床等日常调护事项总结,续予原方10剂。
2021年3月12日电话回访,患者诉停药后自行注意饮食及日常调护事宜,上症未在发。
按语:患者素体脾虚,进食生冷后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常,水液升降无能积聚于内而生湿,日久化热,湿热内生而胃气挟酸上逆,因此出现上症。结合患者舌脉有瘀热之象,故使用自拟方连栀清瘅汤以辛开苦降、活血泻热,方中黄连、栀子、干姜合用共奏寒温并用,辛开苦降之功。莪术、丹皮行其活血之功。海螵蛸制酸。大枣、甘草共奏甘温益气和中,恢复中焦升降之职。患者二诊及三诊时症状缓解,但舌脉及主症不变,故予原方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