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稼夫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 耳穴疗法简介

    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利用这一现象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或刺激这些反应点(耳穴)来防治疾病。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脏腑组织在耳廓均有相应的反应区(耳穴)。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治作用。 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针刺、埋针、放血、耳穴贴压、磁疗、按摩等。 可治疗①各种疼痛性病症,如软组织损伤、手术后疼痛、头痛、面痛、胁痛、蛇丹、腰腿痛、关节痛。②各种内脏病症,如眩晕、失眠、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哮喘、泄泻、便秘、瘿、消渴、肥胖、小儿遗尿。③各种热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疟疾、痢疾等。④皮肤病和五官病,如风疹、湿疹、目赤肿痛、牙痛、口疮、耳内流脓、乳蛾、喉痹等。 

    2019.06.06
  • 挑四缝疗法简介

    四缝穴是经外奇穴,位于第2-第5指掌面,第1、2节横纹中央。 用针具挑刺四缝穴,点刺深浅根据年龄、体质决定,刺后用双手挤出少许血液或淋巴液即可。 挑刺四缝穴确有健脾行气、活血消瘀止痛、调节阴阳平衡、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功效。 可治疗小儿疳积、百日咳等疾患,亦可治疗如胃脘痛、腹痛、腹胀、咽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呃逆、中暑、发热、感冒哮喘、小儿惊风等症。

    2019.06.06
  • 火针疗法简介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烧针”等,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火针疗法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洛络作用。以往临床多用以治疗虚寒性的痈肿,近代扩展了火针的治疗范围。对某些病证有其显著的功效。 治疗风湿痹痛、风疹、湿疹、腱鞘囊肿、象皮腿、痈疽、扁平疣、痣、肌肤冷麻、胃下垂、胃脘痛、泄泻、痢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  

    2019.06.06
  • 灯芯灸疗法简介

    灯芯灸为灸法的一种,又称灯草灸、灯火灸、打灯火、神灯照等,是民间流传甚广的一种灸法。施术时,取三、四寸长的灯芯或纸绳,一端蘸上少许植物油,点燃起火苗,对准施灸腧穴,用快速的动作,猛一接触,可发生火爆声,即迅速离开。如无音响,当重复进行。一经烧后,局部皮肤发黄,偶尔也会起水泡。 灯芯灸取自民间,三十多年来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对其从中医理论进行升华,并加以改良,规范治疗,施用于临床,取得良好的疗效。可治疗蛇串疮(带状疱疹),头面疖肿,湿疹,牛皮藓,腮腺炎等皮肤外科疾患。

    2019.06.06
  • 天灸疗法简介

    天灸,灸法之一。出自《针灸资生经》。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血、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方法。因其不用艾火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名为天灸。 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是我市最早开展天灸疗法的科室,自1983年起开始,在三十多年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药物由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张永树教授和苏稼夫教授共同研制,经过改良,分为哮喘类、鼻炎类、虚寒类三种,针对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物及穴位,辨证施治,达到最优效果。天灸治疗最佳的时节为三伏天和三九天。 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些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三九”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扶正祛邪,调补阴阳,不仅能够帮助人体抵抗外邪,预防疾病,而且也会对夏天三伏贴的疗效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 天灸治疗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咳嗽、体虚易感冒、慢性肠胃炎、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目前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每年贴药门诊量已超过三千人次。

    2019.06.06
  • 小针刀疗法简介

    小针刀疗法是一种闭合性松解术,是在古代九针中的镵针、锋针等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解剖理论发展而成。小针刀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轻松的松解,剥离有害的组织,以达到止痛祛病的目的。其适应证主要是软组织损伤性病变和骨关节病变。 小针刀疗法具有治疗过程操作简单,治疗切口小,对人体组织的损伤小,不易引起感染,病人也无明显痛苦,治疗时间短,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 我科开展小针刀疗法20余年,在治疗肱骨外上踝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弹响指)、膝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慢性腰肌劳损、足跟痛等疾病取得良好的效果,积累宝贵临床经验,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

    2019.06.06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