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王氏中医痔科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混合痔2

发布时间:2024.07.18
字号:

医疗案例——混合痔2

陈某,男,38岁。初诊时间:2018年5月3日。

主诉:反复便时肛内肿物脱出、便血5年,加剧伴疼痛2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刺激之品,5年前始出现便时肛内肿物脱出,可自行还纳肛内,偶有便时肛门手纸擦血,色鲜红,量少,便后血可自止。患者未予重视及诊治,2天前于宴席中过食肥甘厚腻之品,出现便时肛内肿物脱出,无法还纳,伴脱出肿物疼痛难忍,便时肛门滴血,色鲜红。故于今日就诊我科,自发病以来,患者自觉口干,大便未解,小便难排,纳差寐欠安,舌红,苔白,脉弦细涩。

肛门专科检查:肛门暴露,肛缘齿线上下可见环状痔核脱出,齿线上黏膜色暗红,脱出组织饱满,3~4、7~9~12点齿线上黏膜下可见散在紫黑色圆点,大小为1~5mm不等,因疼痛未予肛内指诊。

诊断:环状混合痔嵌顿(气滞血瘀证)。

外治:王氏痔疮膏外涂,早晚各一次。

内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清利湿热。

处方:止痛如神汤加减。药用秦艽15g、桃仁15g、皂角刺10g、苍术10g、防风10g、黄柏10g、当归尾10g、泽泻10g、槟榔10g、熟大黄5g、羌活10g。

3剂,上方除桃仁、皂角刺、槟榔,用水400ml,煮至200ml,再入桃仁、皂角刺、槟榔,再煎至160ml,分早晚服。

治疗后第2日,患者诉肛门疼痛较前改善,大小便得解,专科检查可见肛口肿物表皮稍皱褶。第3日,患者诉排便时肛门无疼痛,可见肛口肿物表皮发皱明显,稍感触痛,肿物较前缩小明显。

第4日予在局麻下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予王氏痔疮膏及赛霉安散外用常规换药处理。口服中药续上方加地榆、槐花各10g,共5剂,煎法如上所述。

术后第1日患者手术创缘稍有水肿,便时肛门稍感疼痛,肛门手纸少许擦血;术后第4日,肛缘水肿消退明显,便时肛门稍感疼痛,无明显便血;术后第7日,肛缘水肿消退,无明显疼痛、便血,创缘肉芽鲜红;术后第10日,肛缘无水肿,无诉特殊不适,创缘部分上皮化;术后第3周,患者创缘大部分上皮化,无明显不适;术后第4周,创面全部上皮化。

按语:该患者为环状混合痔嵌顿,环状混合痔是混合痔中较严重的一种类型,手术治疗损伤相对较大,再加上嵌顿,痔疮炎症急性发作,患者痛苦可想而知。如患者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首先,患者术中痛苦加重,另肛周炎症未除,炎症因子的刺激会加重患者术后水肿及疼痛等并发症的痛苦程度。故我科采用先予王氏痔疮膏清热祛湿、止痛消肿治疗;同时内服止痛如神汤清热利湿,行气活血止痛,内外兼治,最大程度、最快地达到消肿止痛的疗效。止痛如神汤出自《外科启玄》,功用:清热、祛风、除湿止痛,治疗痔疮急性发作时疼痛肿胀诸症。方中黄柏、熟大黄清热泻火,泽泻泄热,合用则火得泄,热结除;桃仁、皂角刺、当归尾活血止痛、润肠通便,则乏津得除;秦艽、防风缓急止痛;苍术健脾助运,槟榔行气又能缓泻而通便,两药相合则行气健脾,运化正常,大便得排。患者急性症状消退后,予行相关手术治疗。术后外治予王氏痔疮膏及赛霉安散外用清热利湿,敛疮生肌;痔疮术后排便时粪便摩擦导致的肛门出血是难以避免,故加用地榆、槐花减少术后出血。诸药合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的满意指数较高。

 

扫一扫,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