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经方选读之七:桂枝加桂汤
经方选读之七:桂枝加桂汤
发布日期:2019-01-24 点击次数:5083 来源: 关闭

【组成】

桂枝,五两[15g]    芍药,三两[9g]   枣十二枚,擘   甘草炙,二两[6g]   生姜切,三两[9g]

【用法】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泄奔豚气也。

【主治】

心阳虚阴乘,寒(肾)气上冲,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痛苦不堪为特征而设,是奔豚病主方。

【功用】

温通心肾  平冲降逆

【方解】

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的用量而成。重用桂枝,温阳平冲降逆,更佐甘草、生姜、大枣,使辛甘合化,助心阳而降冲逆;用芍药之酸甘化阴,益营敛阴缓急调和阴阳,为平冲降逆之方。

本方重用桂枝之意有二:一则合炙甘草为桂枝甘草汤,桂枝辛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益气补中,二药相伍,取辛甘化阳之意以益心阳。二则能平冲降逆,其降逆之效亦建于补心阳之功当中,心阳得复则肾邪不能上凌于心,故奔豚得止。


对于本方是用桂枝,还是用肉桂,历来有争议。方有执认为应是肉桂,不是桂枝;柯韵伯、徐灵胎认为是桂枝,而不是肉桂;章虚谷则认为若用于治疗肾邪上冲,宜加肉桂,而用于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如从原文“更加桂二两”、“今加桂满五两”的文意来看,似当以加桂枝为宜。(《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第五版,李培生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5月第1版。)

汉代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所载之桂,并未分桂枝与肉桂,故只能从《伤寒论》原文和从病机分析,本条为汗后心阳虚,阳虚阴乘,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故发为奔豚。从药效分析:《神农本草经》论牡桂(桂枝),开端先言其主咳逆上气,主吐吸(喘证)。似以能降气逆为桂枝之特长。肉桂则长于温肾纳气。《伤寒论本旨》:相传方中或加桂枝,或加肉桂。若平肾邪,宜加肉桂;如解太阳之邪,宜加桂枝也。故加桂枝,能振奋心阳,降逆平冲;加肉桂,温肾纳气,使寒气返回下焦。临床上二者可据病人的实际,随证酌用。

【应用】

应用于肾寒气逆证:腰膝酸软,恶寒,气从少腹上冲于心或咽喉,或少腹不仁,或遇寒则发奔豚,舌淡,苔薄,脉沉。(《伤寒杂病论大辞典》王付编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3月第1 版。)

奔豚气,神经官能症或因风寒之气直中下焦而见心悸,气从少腹上冲胸咽,或腹部触之硬如板样,发作时自觉痛苦不堪,手足冷,舌淡苔白,脉弦。如经期下焦受寒,奔豚气逆。(《伤寒论方运用法》张志民编著,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2月第1版)。

桂枝加桂汤可用于奔豚病,妊娠恶阻(《伤寒论医案集》孙溥泉编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

有人认为奔豚病主要是边缘系统,下丘脑,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功能偏亢,腹腔神经丛机能紊乱,出现复杂的内部感觉形成的惰性兴奋灶持久存在,造成皮质及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功能发生一系列改变,可能为奔豚病产生的病生基础。这一见地为临床治疗,开拓思路,据报道桂枝加桂汤常用于神经官能症、脑外伤综合征等,效果满意。

也有用于治疗外感病头痛、眩晕、胃炎、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慢性结肠炎等,具有心胸不适,有气上冲之感者。某些心脏病患者,可出现类似奔豚气的症状,当自觉气上冲胸时,便发生心悸(心律不齐)、憋闷等,证属心阳虚者可用本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烘热,汗出,属阴阳失衡,气机逆乱者。

【小结】

本方为桂枝汤加桂二两而成,具有温通心肾、平冲降逆的功用,是治疗奔豚气的主方,后人多有发挥。

【重温原文】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117)《伤寒论》。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第三条。

供稿:庄增辉




发布日期:2019-01-24 点击次数:5083 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