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79岁的泉州市中医院老中医张永树 把诊室变成“朋友的会客厅”
79岁的泉州市中医院老中医张永树 把诊室变成“朋友的会客厅”
发布日期:2019-12-13 点击次数:12911 来源: 关闭

今年79岁的国家第三批老中医张永树并不佛系,采访那天,张老一手拎着装满资料的手提包,健步走向会议室,调皮得像个孩子,幽默地招呼着工作室的青年医生吴端淦:“吴大爷,赶紧开间房,小洪要跟我好好聊聊。”紧跟其后的我差点都追不上张老紧凑的步伐。

1个小时的采访完全被张老带离题了,我的采访题纲是:张老您能聊聊拜师学医的故事吗?从医近六十载带徒的经验等等。一心想从聊天中了解这位泉州中医泰斗的履历,但是张老却只带着我念中医们耳熟能详的药汤歌决,聊各种穴位的奥秘。这是把我当成新收的实习小医生吗?心里顿时受宠若惊,于是大胆提出可以跟张老进诊室,当半天的小尾巴,张老居然同意了。

朋友的会客厅“谈笑风生”

“请第一位”。11月7日上午9时30分,张老准点走进位于泉州市中医院三楼的国家级名老中医张永树传承工作室坐诊。话音刚落,一位老太太在家属的掺扶下走进了诊室。

“坐,陪你来的是什么亲人啊”。

“我家女婿。”

“坐坐”今年已经79岁高龄的张老立即起身搬了一张椅子让年青人一起落坐。

“第一次来啊,看什么啊?”张老问。

“口腔溃疡,疼到脸颊都疼,牙齿、鼻子都疼。睡不着。西医说一定要手术,早上女婿5时就来排您的号了。”

“真是对不住了,让您一大早就来排队。”张老翻看着老太太在其他医院的就诊病历。“您今年79岁,属蛇,我们同岁,还同姓,但我要喊您老姐姐,我比您晚几个月出生。”张老抬头微笑地看着张老太太。

  听到张老的话,张老太太笑了起来,情绪明显放松。“大便便秘,5月到现在从70多斤消瘦到65斤。”在张老引导下,张老太太详细地介绍了自己的身体情况。

“先去查个血,我们再来聊好吗。”随后张老请工作室的护士带张老太太去抽血。

 一个小时后,张老太太带着血常规的检验报告回到工作室。“问题不大,我让护士帮您贴脚上的涌泉穴,喝7贴中药,如果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可以找我这里的护士继药。“祝您身体健康!”随后张老起身微笑着送走张老太太。

据工作室的吴端淦医生介绍,张老目前每周二、四、五上午坐诊,来找张老看病的病人大多是患有辗转各地看不好的疑难杂症。因此张老每次坐诊只看8位病人,他希望能在轻松的聊天中,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对症下方,药到病除。曾有一个孩子因为反复呕吐前来就诊,张老很仔细地询问了孩子的身体情况,甚至问到了其母亲怀孕时的身体反映,当听说母亲在孕检时曾彩超出孩子的胃部有一块阴影,张老心里有数了。但是母亲却反复表示,孩子足月出生时,医生的健康分打得很高呀。随后,张老帮孩子贴了耳穴。整个看病的过程长达2小时。第二天母亲再带孩子来复诊时,非常高兴地告诉张老,从医院回家以后,孩子都没有呕吐过。张老立即联系医院的彩超室,并亲自带着患者一家去彩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彩超检查,终于发现孩子的胰长了一个1个拇指大小的错构瘤,需要手术治疗。三个月以后,当家属再次带着孩子找到张老时。眼前的孩子已经眉清目秀,浮肿全消。张老都认不出来了。家属告诉张老,“由于瘤所在的部位特殊,省内的大医院都不敢接手,最后是上海新华医院接诊手术,目前孩子恢复的情况很好,这次是来找张老进行术后中医调理。”孩子的母亲说到激动处,感恩得都要跪下了。

 第二位走进工作室的病人是一位中年妇女。这已经是她第二次来找张老看病了。

“最近感觉怎么样?”

“睡和大便都有进步,但是我早上赤脚走路,流鼻血了。”

“万物生长靠太阳,现在这个季节你不适合赤脚。你要答应我,吃什么补药都不如调节自己的情绪,凡事看开点。”

“嗯”女患者低下头。

“你家住石狮哪里,门牌号几号,我去石狮要去你家讨水喝。”张老一句话把女患者逗乐了。“记得吃甜,吃咸,什么都不嫌,饮食要多样,新鲜,少食,尽量不要吃过夜,过顿的饭菜,现在天气忽冷忽热,不要着凉”。

“嗯”女患者很认真地听着,“我晚上还泡脚了”

“泡脚好,现在肉贵,保养好了,好上市”

“哈”女患者终于笑了。

在聊天中,张老也已经开好了药方。

 在第三名患者进门的间隙,张老低声告诉我,“这位女病人肺部的肿瘤已经转移到了头部,第一次来找我看病的时候神态疲惫,今天 看起来气色好多了,睡眠和大便的情况都 有改善,这是好转的迹象啊。”

“ 看病是要有环境的”。张老告诉我,很多病都是想不开引起的,他希望他的工作室能成为朋友的客厅,可以在看病的过程中,与他用心交流,或变身鸡犬相闻的邻居,或无话不谈的朋友,可以在这里沉思回忆,述说衷肠,那该多好。有时候一些心事说出来了,病也就好了一半。因此他总是把为病人看病的时间尽量延长。中午1-2点看完最后一位病人是常有的事。

 “张老您不饿吗?”有时连病人都心生敬佩,不忍心让年事已高的张老过于劳累。“你们来一趟不容易,我不饿,这么多年已经成功练就了自己的生物钟,不看完病人胃不会饿。”坚守岗位多年来,张老一直是这种作风,一心为患者着想,用自己的医术守护患者的健康,认真耐心地坚持看完最后一位排队的病人。张老的太太也说,他们家的午饭2点之前基本上不会动筷,因为得等到张老下班回家一起吃。朴实的话语,生动的日常,折射出一位行医近60年的老中医的儒道医德和真情坚守,彰显了医患之爱与和谐之美。正是张老这种术德兼优,疗效显著的诊疗方式,远自北京、吉林、甘肃,也有来自东南亚以及美国、日本、挪威、法国、澳大利亚的病人都来求医。

言传身教 只为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治疗

7日当天跟着张老进诊室学习的是一位来自泉州医高专的 学生王小燕。看到第四位病人时,张老示意小燕上前把个脉。这是一位年近80高龄的男病人,多年来心脏房颤、高血压等疾病一直折磨着老人。“这位病人的脉有点涩,我把不出滑脉啊,老师。”小燕告诉张老。“按脉的时候下手不要太重,再把一次,慢慢体会。”张老一边写病历,一边教小燕把脉的经验。

“张老人真的很好,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我们中医的知识,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病。”小燕告诉我,张老经常说师传这种传承方式,经验丰富手技纯熟的老中医药专家是积数十年的磨练而来,只要认真求教是有一套一套,有时候比教科书上的东西更为重要。要跟师,除了上厕所不能跟,其余时间都要跟,一投眼,一举足都可能有足以效仿的地方。

工作室的青年医生吴端淦也告诉我,张老经常在为病人看病的间隙跟他聊中医的知识,包括民间的草药。张老常说,有些中药失传了,加工泡制方法失传了……试问,有枪没子弹怎么打仗?中医药是门功夫科学,包括四诊、手技、中药的辨识、泡制,涵盖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会针灸、会把脉、会开中药,更要会辨识中药,无一不是手技。而这些都 需要有脚力的勤快深入,有眼力的广大精微,有脑力的深思熟虑,青年医生都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在张老的教导下,吴医生在自家的阳台上种了许多可以用于药膳的中草药。于是工作室里“吴先啊,明天帮我带一味石橄榄。”“吴先啊,明天帮我带几株猫眼草”。面对病人的请求,吴医生都一一应允。

跟师7年,吴医生也学到了张老的针灸手法,加以应用,并融入自己的想法。“神乎神,客在门”,持针、进针、运针、起针都有医者的神、气的协调运用。如果规范了针法的操作,写得像护士打吊针的一样,就失去其神气相生的内涵。这是张老的原话。

每份病历都有一个故事

在工作室的电脑里保存着所有来找张老看病病人的病历。张老会交代护士复印检验报告,电脑整理手写的病历本。“每一份病历,张老都可以跟你讲一个故事。除了看病,病人们也喜欢跟张老聊心事。因为有些心里话沉得只有历经世事的张老才会懂。

吴医生回忆起一位从石狮来看病的女病人。2015年刚结婚不久,但却在体检B超发现,右卵巢长有瘤,后复查有明显增大的迹象。2015年4月2日该病人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麻下右侧卵巢病损(约26*15*16cm)切除术。病理报告示右卵巢囊肿(卵巢粘液性囊腺瘤,部分区域呈交界性)。

术后找到张老时,整个人面色无华、眼神呆滞。反复地说自己乏力,烦躁,要一直喝水,晚上睡不着,睡着了也做梦。虽然聊的是病情,张老却看出了她眼神里的惧怕,耐心宽慰,女病人这才坦诚地告知:因为需要切除一侧的卵巢,只能冰冻卵子,她一直担心的是今后无法胜任传宗接代的重担。此后,这位女病人来看病时总是非常信任地告知自己的心事,她说,只有张老的话她才能心安,她的心情才会渐渐平复。经过近一年的调理,女病人前往菲律宾与家人团圆,不久顺利地生了一个儿子。2017年1月份还特地回国,和其公公施先生一起送来一块匾额。今年女病人的一位亲戚来找张老看病,很欢喜地带来一个消息:已经生下了二胎,是个女儿,儿女双全,现在日子是过得心满意足呀!

前不久,施先生的外甥女带着孩子来找张老诊治。这个孩子才5岁,却患有特异性关节炎,先是在北京某大医院就诊,每两周就赴京复诊。该疾病是老大疑难病症,因为持续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导致孩子的心率过快,血压偏高,浮肿,呈满月脸的特征。张老在运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治疗以后,孩子的心率、血压逐渐恢复正常,激素用量逐步减少,症状得到缓解。经过2年多的中药治疗,停用激素,痊愈。满月脸也完全消失了。

一把红木椅子坐上去能升华气场

在工作室的诊室角落里,放着一把臀位处已经被磨成原木颜色的榫桙结构的红木椅子。“椅子好像有点年岁了。”我的话仿佛是一味药引子,穿着白大卦的张老健步上前,稳稳地坐了上去,整个身体与椅子紧贴,双脚放在脚垫处。“有一种气场。”张老说完这句话,微笑地闭上自己的眼睛。时间在一瞬间仿佛停止了“录入”。

“椅子‘出生’于1953年,比中医院1983年建院的时间年长了30岁。是1953泉州留章杰等8位老中医创办中医联合诊所时购置的。“吴医生接过话题,讲起了这把针灸椅子的故事。后来诊所几易其名,并随着老中医们迁徙,直到1983年终于落叶生根,跟随张老回到了新成立的泉州中医院,椅子一路见证了泉州市中医院的发展历史。

手里有银针,心中有药方,望闻问切,还要加入人文的关怀,中医的神奇,贯穿着五千年的中华哲学。张老所说的气场只有一路追随中医事业,视传承中医为己任的人才能体会。张老反复地强调,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大、资历久就可以安享“老中医”的名头,他觉得老中医在承前启后、振兴学术等方面,有自己的责任。从医近六十载,张老在学术上形成了“养阳育阴、通调督任、灸刺并重、针药结合”的学术观点。他一直告诉自己的学生,看病一定要因人制宜,因病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中医是千人千方,千地千方,千时千方,养阳育阴,通调督任,针药结合。这也是79岁的张老仍扎根医院,尽心尽力把所学传给学生的目的,他说:“只为让更多的病人得到福音。”

人物简介

张永树,泉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张永树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并在福建省泉州市中医院建立国家级传承工作室。

门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四上午、五上午门诊地点:泉州市中医院门诊楼三楼针灸科友情提示:每天限号8个,周二、周五通过医院自助机预约,周四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预约(关注“泉州市中医院”微信公众号,进入“微医疗”进行预约)。


发布日期:2019-12-13 点击次数:12911 关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泉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预约挂号